【孩子的需求很重要,我自己的需求也很重要】
我是一個非常討厭派對的人。
嗯,這樣說並不正確。應該說,我是一個喜歡聚會,但是對於聚會的人數、形式、場地、時間長短等細節有非常苛刻要求的人。有的聚會我一到現場聽到音樂的種類我就想直接走人了;有的一聽到人數我就拒絕參加;有的本來很愉快,但是突然聽到接下來的活動我就興致全失;跨年晚會二十歲時參加過一次,被散場時捷運的人潮嚇到後就再也不肯靠近。
以前覺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去參加時常弄得不愉快,不去參加的話又很想跟朋友聚聚,花了很多年才摸索出來,哪些邀請我一聽就可以毫無牽掛的拒絕,哪些邀請我可以放心參加不怕受到驚嚇。原則上聲音過大,音樂節拍過強,人數和活動過多,燈光炫目,需要大聲尖叫才能聊天的聚會場合,你絕對不會看到我,也不會看到傑克。我們都高敏感,這種場合會要我們的命。
今年,蕃茄說他想要辦生日派對。
我從八月開學開始就一直祈禱,希望英國沒有這種習慣。等蕃茄收到第一張邀請卡之後,我就開始祈禱,希望他對這件事情沒興趣。很好,兩樣都落空。從十月份開始,蕃茄就時不時會數著他想要邀請哪些人,我每次都微笑點頭之後就裝死。我喜歡小孩,可是我只能一對一,也許頂多一對二。跟一群五歲小孩在一起,那種聲量,那種雜亂,那種失控,就算是去麥當勞慶生有大姐姐控場我都覺得我會在途中崩潰尖叫逃出場外。不要,不要辦。
直到蕃茄生日的前一週,傑克看著我:「該來討論一下生日派對怎麼辦了吧?」
好吧,我深深嘆了很多,很多口氣。我想到蕃茄喊「生日派對」時閃亮亮的眼神。好啦,我也明白我自己的個性,小孩很熱衷的話,我如果硬是裝作不知道或是找一些理由勸退,我內心會過意不去。但是如果仿照之前參加過的人數和規模,我一定會在中途失控發飆。說真的派對人數並不多,大概十個左右而已。但是他娘親我的耐受度就是這麼低,如果蕃茄想辦,就得清楚明白這一點。
傑克跟我討論了一陣,訂出「#爸媽不崩潰的生日派對條件」。不辦在戶外,因為天氣冷下雨機率又高;不辦在餐廳或遊樂場,因為疫情不安心我們沒車不方便加上也沒興趣花那麼多錢;人數上限五人;時間限定兩小時。以上,爸媽應該可承受,就看蕃茄怎麼想了。
隔天早上,蕃茄在餐廳畫圖,傑克拿著列好的條件清單走向他:「蕃茄,現在可以跟你說話嗎?」
「有喔我有在聽。」蕃茄很誠懇的說。
「我們想跟你談談生日派對的事。」傑克說。
傑克拉了椅子坐下來,開始說明各種狀況,爸媽的考量,一路解釋到最後的結論:「所以,我們在想,今年的生日宴會,我們就邀請住在同一個社區的小提,小麥和小茉三個人來家裡玩就好,你覺得呢?」
「對啊!我就是這樣想的啊!」蕃茄很愉快地說:「我在想的生日派對就是長這樣啊!」
什麼!原來你沒有想要跟同學一樣盛大,有哥哥姊姊帶動唱跳,或者有各種遊樂設施,滿桌禮物跟大蛋糕的宴會嗎?
事情就這麼說定了。
也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需求都被照顧到,大家對這場派對都熱衷起來,各自找了自己喜歡的項目籌備。蕃茄負責佈置家裡,設計邀請卡,還有提供想跟朋友分享的玩具跟活動。傑克負責跟家長聯絡,構思餐點,還有設計小勞作。我則是幫忙確認有什麼不足,有什麼可以加強,還有當天的控場。
中間當然有些意見不合。例如蕃茄堅持要提供一個「創作小角落」,讓同學可以剪紙、畫圖和用水彩,但是傑克認為用到水就容易打翻添亂沒有必要。幾經溝通之後我們決定照蕃茄的意思走。例如我覺得蛋糕的鮮奶油買現成的噴上去,堪用就好,但是傑克覺得成品相差太多,鮮奶油要自己打。最後傑克的意見獲勝。例如蕃茄故意要把邀請函上的字寫成螞蟻大,說這樣才驚喜,最後傑克自己設計了一款,把蕃茄原先的作品剪小貼在後面當裝飾。
到了生日派對當天,這些事前溝通的價值一一顯現出來了。傑克的邀請函和小勞作大受歡迎。事實也證明,蕃茄完全明白他的朋友喜歡什麼,每個同學都到他的「創作角落」去畫了好多圖,在小廚房裡大展身手,還抱著氣球在地上滾得不亦樂乎。我採納了傑克的建議用自己打的鮮奶油,蛋糕的質感讓我非常滿意。也因為總共只有四個孩子,每個孩子有需求的時候,我有很充裕的時間可以跟他們互動。不管是剪刀,膠水,要蕃茄醬還是果汁,甚至是邀請我去小廚房試吃他們煮出來的午餐,我都遊刃有餘。
最後,以蕃茄拒絕讓朋友回家的崩潰大哭結束這次蕃茄家的派對初體驗。
***
晚上,捧著熱茶在客廳,看著聖誕樹一明一滅的金黃色燈光,突然有很多感觸。
我一直都知道,當孩子逐漸長大,開始接觸外面的世界之後,一定會開始有所要求。而這些要求,往往是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可是家長並不喜歡的。以往我也只能在內心希望蕃茄喜歡的東西至少我或傑克其中一人會感興趣,這樣就讓那個人去陪蕃茄處理就好。
這次的生日派對,讓我明白了很多事。
如果當初是我跟傑克全權處理,讓蕃茄當一個「壽星大人」,我們一定會壓力非常大,深怕他會對派對不夠滿意吧。但是因為蕃茄自己也是「籌備人」之一,#我們反而變成一個團隊,一起想辦法讓派對可以成功,所以其實變成我們「一起完成」了這件事。聽到蕃茄跟朋友介紹:「這個裝飾是我貼的,這個旗子是我媽媽做的,這是我爸爸弄的⋯⋯」的時候,真的感覺到他很驕傲。而且也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機會發現蕃茄對同學的喜好觀察非常仔細,活動安排也才能這麼順利。
同時我也發現,原來 #我可以不需要喜歡蕃茄想要做的事。他有他的熱情,而我則應該清楚表明我願意配合的程度。在這個前提下達成的共識讓我很舒服,也開始期待這件我原本毫無興趣的事。最後甚至讓我覺得,是因為蕃茄,才讓我有這次愉快的體驗。今後,我應該會更樂意透過他,參與一些我根本沒想過要去參加的活動吧。
這個家裡,有三個非常敏感又龜毛的人。該如何互相配合,互相幫忙,讓參與其中的人都感到舒服,透過這次的生日派對,我覺得我抓到了一點皮毛❤️